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党政关怀 >

汕头城市25张文化名片

时间:2011-11-1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Tag:点击:

    1.小公园历史街区

   

    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是老汕头的主体街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开埠早期老市街巷“四永一升平”(永和街、永泰街、永兴街、永安街、升平路)改建而成。整个街区的规划设计,以街心景观“小公园”为中心,呈扇形放射出五条大马路:安平路、升平路西段、国平路北段、升平路东段、国平路南段,条条道路通码头,便于经商进出货。街区扩建后,商贾云集,盛极一时,是汕头埠繁荣的标志。小公园中央矗立着中山纪念亭周边街区的建筑以骑楼建筑为主,便于亚热带季风多雨气候下商住区行人遮阳避雨。小公园历史街区的建设风格,受开埠后洋楼建筑的影响甚大,是中西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小公园历史街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分布着大量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建筑和老街,是汕头百载商埠、著名侨乡的历史见证,也是广大市民、海内外潮人、侨居过的国际友人及其后代对老汕头情感寄托的载体。
  1949年10月23日汕头解放前夜,小公园升起了汕头第一面五星红旗。(陈汉初 撰文)

    2.潮海关钟楼

   

    汕头是我国沿海最早的“约开通商口岸”之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美法英等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1860年1月1日被洋税务司控制的潮海关成立,亦称洋关,这就是汕头海关的前身。中国人民为收回海关主权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爱国人士马文车与郭沫若就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国民政府1925年12月任命马文车为潮海关监督兼交涉员,1926年1月19日将潮汕50里内的庵埠等七处“常关”分卡从洋人手里强行收回,归潮海关监督公署接管,开创了我国收回“常关”管理权的先河。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郭沫若曾任潮海关监督交涉员。
  潮海关钟楼于1919年动工,1921年竣工投入使用,镶嵌在其正门楼顶的大钟为花岗岩石面,黑色罗马数字。大钟每隔一小时报时,成为当时外轮通关及汕头市的标准时间。潮海关钟楼是汕头作为“百载商埠”的一个历史见证。潮海关钟楼至今保存完好,并辟为“汕头海关史陈列馆”。(王炜中 撰文)

    3.樟林古港

   

    自宋元以来,潮汕已开辟与南洋西洋之间商旅往来的海上通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系。
  清雍正时,樟林港已是千帆云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历时百余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拥有数十支远航船队,每支船队有红头船不下百余艘。航线北通杭州、苏州、宁波、上海、青岛、天津乃至日本,南达雷州、琼州及安南、暹罗、实叻、三宝陇(印尼)、苏门答腊等东南亚诸地。随着商贸活动的频繁,樟林港也成为潮汕地区早期移民出国、对外拓展的重要口岸,有“通洋总汇”之称,形成了“八街六社”的繁华格局。无数潮人从这里乘红头船出洋,历经千辛万苦,在异国他乡谋生创业,开拓发展。他们及其子孙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成功者,为侨居国和祖国做出卓越贡献。
    樟林港是红头船的故乡,而扬帆远征、走南闯北的红头船队,体现的是一种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红头船精神。(刘锦庭 撰文)

    4.礐石

   

    礐石位于汕头海湾南岸,与汕头老市区隔海相望。
    从自然方面看,礐石是我国花岗岩石蛋丘陵地貌和洞穴的突出代表,同时还兼具海蚀地貌,是上亿年地质变化形成的奇观。以“海”、“山”、“石”、“洞”为景观构成要素,具有“雄”、“奇”、秀”、“幽”特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礐石以其山林绿化成为市区空气的“肺腑”。
    从人文方面看,礐石是汕头开埠历史的见证:最早设立的英国领事馆;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基督教会礐石堂;对我市城市风貌具有深刻影响的外商聚居地;工厂、洋行等中西结合、潮洋结合的建筑群;作为我市西方教育发源地,这里有教会兴办的礐光女中和礐石中学,后合并为礐光中学,现在则是粤东地区名校金山中学的所在地;这里还是外来抽纱工艺传播的起源地。
    汕头湾畔的礐石,作为“市肺”和国家4A级风景区,是自然和历史赠予汕头人的珍贵遗产。徜徉于北岸海滨长廊的人们凭栏远眺,但见“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诗”,心中会充溢着宜居海滨城市的幸福。(林小斌 撰文)

    5.汕头经济特区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大事件。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汕头市东郊龙湖村西北角,初期面积1.6平方公里;1984 年11月,面积扩大为52.6 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个片区;1991年4月,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正如谷牧同志的题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汕头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在一片荒滩上办出口加工区起步,走求实之路,解放思想、开拓创业,以“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资一片,获益一片”为思路,不断壮大,经济辐射带动整个城市乃至粤东的发展。
    1990年开始矗立于特区管委会大楼前(现龙湖区政府)广场的雕塑“升”,以星星和果实寄寓着汕头人民祈盼特区发展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其形象已印成邮票,广泛刊载于海内外传媒,成为汕头经济特区的标志。(林小斌 撰文)

    6.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将当年市政府拟在月眉兴建中央公园的园址,改名中山公园进行规划、建设。汕头中山公园于1926年奠基兴建,1928年8月28日建成开放,总面积20.18公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汕头十大城市文化名片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