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研究 >

潮州文化与海外潮人的乡土情结浅说(2)

时间:2011-11-13 作者:杨锡铭 来源:华语广播网 Tag:点击:

  潮州是一个深受中华文化浸淫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地方成长的潮人,即使到了海外,其思想深处仍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无疑的。如郑维铨先生就“生活在一个重视传统教育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在他的心灵中深深扎根。” 泰国的谢慧如先生在1993年的《元旦献词》中说:“人生真正的幸福,乃在于来自彼此间的关怀与爱心。中国儒家之道,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力量,推已及人,使社会充满祥和温暖。” 由此,儒家思想在海外潮人中的影响可略见一斑。

  在潮州这样一个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地方,“人生最荣耀的事莫过于光宗耀祖,兴家立业,衣锦还乡” 。在潮州古城的太平街上,曾经耸立着几十座石碑坊,那是为潮州历史上的名人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这些碑坊,无声地但却顽强地教育着潮州人民要以这些名人为榜样,激励着后来的潮州人努力奋斗,兴家立业,以期有朝一日也能荣耀祖宗。时至今天,这些观念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于潮人的思想中。即使是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胝手胼脚,栉风沫雨,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的海外潮人,一旦事业成功之后,许多人总要回乡做一番事业,以圆自己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美梦。

  原籍潮安凤塘的郑智勇(1851-1937),又名二哥丰。幼年贫苦无依,在乡里又受强房欺负,生活穷困潦倒。其母不得已携儿改嫁邻县他乡。郑智勇13岁时,只身跑到汕头,设法附乘一条洋船过海,到泰国谋生。16岁加入泰国华侨社会“私会党”组织(洪门秘密会党在暹罗的分支,当地华侨称为“私派”,也称“洪字”)。他为人重义气,坚强果断,头脑灵活,敢做敢为,所以在会党组织中逐步建立了威信。在中年的时候,他成为暹罗私派帮会的头头,被称为“二哥”。之后,他借助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力量,配合当时泰国王室的“赌饷”,开办中国式的“三十六字花会”赌场,并因此而大发其财,成为泰国的传奇人物,被呢称为“二哥丰”。

  发财后的郑智勇“念念不忘回去故乡耀祖扬宗给些颜色与欺凌他的那些‘强房’看看,于是他定下一个周密而且强大的‘示威’行动计划,分成几个阶段次第实现”。首先,他捐助巨款修筑潮安县城的北堤。北堤是关系到潮汕平原数县地区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堤防,郑智勇的捐助,使北堤修筑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也使郑智勇的声名远播。其次,又出巨资在故乡琪园附近新建一座村庄,名为“琪园新乡”。琪园新乡建成后,郑智勇将房子分给其家族及近亲嫡系,还以土地和房屋换取外乡人改姓郑而入住该乡。“外乡的一些贫苦人家,纷纷投归二哥丰家族,一律改为姓郑,投进新乡居住壮丁每人配给良田四亩房屋二间,入族后本身固应改姓郑,二代以上祖宗墓碑亦要改为姓郑”。 随后,二哥丰又在琪园新乡附近,新建“忠美”、“信美”、“井头”、“铜锣”和“巷尾”等数个村落,同样以优惠条件吸引周围贫苦乡民入住。从而成为“一方望族,雄视潮汕” 。郑智勇还在琪园新乡兴办智勇学校,入学者免缴学费,供给校服,提供住宿,在民国初期的潮汕开创风气之先。郑智勇的事迹,时至今天,仍为潮州人民所津津乐道。

  今天,人们可以看到,在潮州地区的海外捐赠项目中,有很多是以捐赠人或者其父母先辈的名字来命名的,有的还立有捐赠者或其先祖的塑像,其用意不言自明。而当地的各级政府,也以各种方式为海外捐赠者树碑立传,大力弘扬他们造福桑梓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海外捐赠者的积极性,海外捐赠持续不断,近年来,更是屡创新高。

  (二)宗族观念。同样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潮州地区存在比较明显的宗族传统,农村尤甚。“宗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一直对潮汕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潮州属下各县的村落,几乎无一而不具有宗族与家族色彩……其家族财产乃是一种家族共有制”。 因此,家族的每一分子对于家族都负有责任和义务。而且,由于潮人在移居海外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家族的资助;其在故乡的家庭成员,也时常得到家族的照顾。因而,当移居海外的潮人事业有成时,回报家族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之事。改革开放以后,海外潮人对于宗族的回报行动,往往体现在举办故乡的公益事业上。

  由于宗法传统的影响,许多潮人热衷于修族谱,建宗祠,祭拜祖先。到了海外的潮人,也热情不减。他们经常组织联宗祭祖活动,或者回祖籍寻宗溯源。在海外的居住地,潮人建立起各自的宗亲会和宗祠,认为“饮水思源,是吾国民族,数千年固有之美德。我辈各氏,寻根溯本,一脉相承,昭穆有礼,尊卑有序,奕世没替……华裔派胤,对于列祖列宗,亟应洞明而深识。” 不但如此,他们对于自己故乡宗祠的维修和兴建,更是出钱出力,乐而不疲。目前在潮州各地修建的宗祠中,其主要出资者均是海外的潮人。

  (三)宗教信仰及鬼神崇拜。潮州地处东南海隅,直至唐代,还是南方最荒僻的州郡之一。就在这个被中原人视为蛮獠之薮的地方,却有了如惠照、大颠等高僧开创道场,带徒参禅,使之成为唐代岭南除粤北韶州外,又一禅宗弘法中心。潮州市区的开元寺,自唐朝以来,一直是粤东及岭南地区的重要佛门胜地。宋代潮州佛教十分兴盛。据郑群辉考证“两宋时期潮汕各地新创建的寺院有52座,加上唐、五代创建的11座,就意味着共有63座以上的寺院在运作。” 因果报应观念是佛教的基本观念。“宋代潮州佛教的福德报应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佛家所倡导的行善积德的思想,在许多潮州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再者,海外潮人聚居的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信仰佛教,泰国等国甚至以佛教为国教。因此,佛教的积德行善的观念对海外潮人,也很有影响力。其他如道教以及对于鬼神的崇拜,都在一定程度上号召人们近善远恶。

  许多海外的潮人相信,这辈子做好事,行善积德,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对于自己的来世意义重大。有些人甚至认为,做了善事,还能为自己延年益寿。因此,不少人在事业成功后,愿意做些善事。而在故乡做善事,一方面可以受到乡民的尊敬,另一方面,又能起到行善积德的功能,更是他们所乐而为之的。

上一篇: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下一篇:广东佛教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