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兄弟善堂 >

广州善堂 行善济世的“民间议会”

时间:2011-11-13 作者:admin 来源:信息时报 Tag:点击:


 
   广州地区的清末善堂文化是怎样的呢?如今我们还能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中看到那些百年前中国慈善事业肇始的遗存吗?
  “而粤人之性质,则更多行侠仗义之风,以故慈善事业之创设最多,为他省所不及。”

  广州地区的善堂可以说是“地方议会”,这种状况在其他城市不多见。

  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邱昶在近著中研究了广东的善堂文化,认为在广东潮汕一带民间存在着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深远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善堂文化”,这种民间慈善机构与明末清初的善会和善堂有密切关系,融合了本土文化特色,成为潮汕人独特的文化,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很多善堂建立在祠堂中,成为民间公共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至今修缮完好,运作完善”。

    那么广州地区的清末善堂文化又是怎样的呢?如今我们还能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中看到那些百年前中国慈善事业肇始的遗存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广东文史学会会长、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省社科联原主席张磊。

  一份珍贵的慈善史料

  “中国目前的慈善事业谈不上现代化”,张磊会长告诉我们,在西方社会,公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慈善捐助,有明确的免税规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鼓励体制,“近年灾害频乃,现在重新追溯我们曾有过的慈善文化、慈善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应该把对慈善事业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上来。广州善堂曾有十几家,其中最著名的号称‘九善堂’。它们不仅救危济困,还参与社会事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据我所知,国内对这段历史的专门研究还不多。”

    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的指引下,我们有幸看到现存对广东清末善堂状况记述最完善的一套藏书《全粤社会实录》。这套书分上下二册,是清朝番禺人郑雨生编写的,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书里介绍了广州、中山、四会、肇庆等地重要善堂组织的概况、特色、章程、收支办法、善长名单等原始材料,也杂有不少杰出慈善界人士的小传和逸事。

   《全粤社会实录》,清番禺郑雨生编写,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书里介绍了广州、中山、四会、肇庆等地重要善堂组织的概况、特色、章程、收支办法、善长名单等原始材料,也杂有不少杰出慈善界人士的小传和逸事。

  郑雨生是个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地方绅士,他在书序中写道,宣统年间两年中在广东连续发生了四次大水灾,在赈灾救济的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善堂在灾难救助方面的重要社会价值。同时,他也看到在那些尚未建立善堂组织的灾区里,外地善堂捐助的款项物资无法找到对应的本地组织来有序对接、进行钱物的移交和有效发放,因此他萌生了为广东善堂做一份实录的想法,一方面为善堂组织留名百世,一方面也为那些有意建立善堂的地区提供借鉴参考的手册。

  广东慈善全国之冠?

  在书中,郑雨生自豪地认为:“而粤人之性质,则更多行侠仗义之风,以故慈善事业之创设最多,为他省所不及。”他认为广东在当时是全国慈善事业最发达的地区,并提出了两个原因:一是广东尤其是沿海地区海运通商,商业发达,风气早开,受西方思想影响,具有侠义悲悯的公义心肠;二是广东濒海,受到气候影响特易成灾,人们容易形成互助慈善的行为。

  广东那时候的慈善业的确是非常发达的,不过,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丘捷对我们说,由于缺乏量化研究,也不能一定就说清末广东慈善组织在全国最多。“广州的善堂存在一些特点,不仅着眼于社会救助工作,而且在地方政治中起了很大作用。如被看做广州善界代表的‘九善堂’,曾在收回粤汉铁路并最终迫使官方同意粤路商办的运动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他们联合七十二行商会参与了许多地方性的重大事件,在辛亥革命中站在革命者一边,为中华民国的成立立下了功劳。可以说是‘地方议会’,这种状况在其他城市不多见。”

  此外,广东慈善界与上海、两广、港澳、东南亚地区都有交流合作。前文提到的发生在1908年夏的广东空前水灾,如此大的灾难赈济都是在九善堂联合港澳的华人慈善机构组成救灾专职机构——救灾公所下进行的。方便医院还于1907年赴越南采用中医治疗时疫,疗效显著,从而改变了当地以往对中医的偏见。

     九善堂:商业背景的民间慈善组织

  九善堂旧址集中在广州西关一带,分布在十一甫至十七甫之间,丘捷教授介绍说,这与当时西关商业集中、经济发达是分不开的。善堂的参与者是以商界为主体的各界人士,因此有浓厚的商业背景。如方便医院,就是以丝绸业等行业为常务理事,“三行执理”的。不以具体的自然人为管事人员,而是突出行业共同管理,这也是广州九善堂的重要特点。九善堂的创办资金主要为行商的捐款,但是要维持善堂的长期运营不是件容易的事,单靠商人捐款比较艰难。

  据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刘鉴研究,当时采取的筹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利用创办资金购置产业,如田地、店铺和住房,出租借以赢利。爱育善堂最盛的时候,拥有铺屋180多间,及南海、番禺、中山的田产2500多亩。第二,采取多种途径吸收社会捐款。如方便医院除鼓励社会人士到院捐款外,自己还组织人员沿街劝捐,或者在各地(包括港澳、南洋及欧美)设救济箱等方式来筹集款项。第三,将余钱放到商号或银号来获取利息,以惠行善院为最。

  九善堂举办的善举五花八门,涉及广泛。日常工作主要有宣讲圣谕、赠医施药、施粥施衣、施棺代葬,有的也开办留医或义学。当大的突发性灾难到来之时,九善堂就得组织进行急赈,这时它们会联合起来施赈。在清末至民国初年,是九善堂声望最高的时期,黄花岗起义时,七十二烈士的遗骨无人敢收葬,就是方便医院出面收殓的。到民国中期,九善堂趋于平淡,明善善堂倒闭,有些善堂在内部管理和经费上出现问题,导致施善不力,甚至成为争夺政治资本的砝码,九善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方便医院仍存微痕

  作为清末广州民间慈善界代表性组织的“九善堂”,是清末在广州兴起的九个民间慈善组织的总称。分别为方便医院、润身社善堂、爱育善堂、崇正善堂、广仁善堂、广济医院、惠行善堂、述善善堂和明善善堂。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关工商业繁盛之地。一百多年的时光淘洗之下,这里的街区变化很大,不少善堂的地址只能在典籍中找到踪影了。

上一篇:存心善堂旧址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下一篇:行善济困,广东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