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慈园撷英 >

潮汕慈善文化和海外华侨的善举(2)

时间:2011-11-13 作者:王国梁 来源:广东史志 Tag:点击:

    三、兴学重教,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国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以兴学重教作为己任。文化的进步,即是社会的进步。衡量一个民族素质的标志之一——即文化素质。人类的文明,也源于民族文化的发达。潮汕慈善文化自发源之始,发展至今,始终把兴学重教作为己任,而且一定程度地推动了海内外慈善家兴学重教热潮,无疑对潮汕人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的汕头存心善堂,在兴学重教上是汕头各善堂的表率。存心善堂原有空地445平方米,1942年秋天由张运生发起,捐款创办了存心学校(今建筑占地面积1594平方米),让300名穷孩子不花分文入学,至1949年已有18个班,700多人入学,该校教师实行半义务施教,专职教师每月薪给34斤米(或饭脯)加2万多元纸币(相当于人民币约20元),待遇低于其他学校,但仍热心教书育人,学生们也奋发学习,各届毕业生在港澳泰国及南洋定居约2000多人,在国内者更是可观。1988年起,香港和汕头都成立存心校友会,善堂还在学校附近创办儿童教养院,收养100多名孤儿,既教识字,又学手艺,至十六、七岁就输送到社会谋生。

    旅居海外的华侨,把弘扬潮汕慈善文化当成己任,他们既是海外的实业家,又是慈善家,兴学重教、支持家乡建设。早在1901年就有丘逢甲(原台湾义军统领)将从华侨募捐来的款项,在汕头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1904年澄海旅居印尼华侨李武平在家乡南徽开办有德小学堂;1905年华侨陈雨亭等合资创办汕头华英小学;1907年澄海旅泰华侨陈慈黉在隆都前美创办了成德学校。此后,潮汕华侨捐办的学校越来越多。有潮阳的萃英学校、中民小学、启蒙义务小学、启智女子学校;澄海的圣彰学校、南畔洲学校、秀水中山学校;汕头市的时中学校、私立海滨中学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海外华侨不改初衷,以慈悲为本,继续兴学重教、捐资办学。1950年春,泰国华侨观光团莅汕参观访问,于同年4月用侨资兴建的私立海滨中学改为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办的华侨中学。而后,1958年,蚁美厚、许存孝等14位华侨捐资9.3万人民币,创办了澄海华侨中学,至1959年汕头地区已有华侨中学30所,占全区中学总数15.2%。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涌跃回乡捐资办学。据1978年至1999年统计,华侨、港澳同胞在汕头市捐资兴建及扩建的学校730所,幼儿园125所,同时1991年2月由海外华侨林百欣、陈鸿源等倡立潮汕星河奖基金会,推动了潮汕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在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办学义举中,家乡人民永生难忘、广为传颂的是香港知名人士、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他捐资20亿港元建成了闻名遐尔的汕头大学,圆了好几代潮汕人的大学梦,被赞誉为“前有陈嘉庚,后有李嘉诚”。汕头大学不仅成为培育人才的摇篮,而且成为联结海内外同胞感情的纽带,成为潮汕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作者单位: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
  注释:①林俊聪《饶宗颐谈善堂文化》
    来源:《广东史志》2003年第3期

 

上一篇:外国朋友加入援助姚文健行列
下一篇:大峰精神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