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善堂春秋 >

海内外潮郡善堂的产生和文化特色

时间:2011-11-13 作者:黄瑾瑜 来源:潮州日报网 Tag:点击:

 
 
  潮郡善堂体现了潮地人民从善向善、关心他人、关心公益的精神文明,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值得研讨的一种潮郡社会人文现象。本文就潮郡善堂产生缘由和文化特色作粗浅探讨。

  潮郡善堂产生的缘由

  封建年代的潮郡,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生活贫困的弱者。这些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过程中,需要社会救助的事情很多,而且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突出的有溺婴特别是溺女婴,这陋习已成风,其深刻社会原因在于“因家计贫乏,虑日前之抚养维艰,即家计稍丰,亦虑将来之遣嫁滋累,并或急望生男,恐为哺乳所误,迟其再孕,往往甫经产育,施即淹毙”(《皇清奏议》);也有鳏寡老无靠的老人,生活艰难等社会问题。这引起潮郡地方官和绅士的关注。他们筹措补救方法,建置救济机构。一是各县都设有育婴堂,雇乳妇喂养,收养弃婴,每月发给定额生活费。二是设立收养生病无靠者的养济院。每月或日发给口粮、柴薪,每年发给布匹衣服。三是设癞民所,收养患有麻风病人,供给口粮。这些育婴堂、养济院、癞民所等慈善机构,由于经济力量有限所能养的婴儿、鳏寡老人、麻风病人甚少。因此,潮郡明、清两代弃婴等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近代,由于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潮郡自然经济瓦解,贫富悬殊较大。较多农民失去土地。这些没有土地的农民,有的仍在乡村成为闲散游民,甚至沦为乞户、仆人、乐工,生活艰苦。有的流落到乡村的集市、潮属各县的县城、潮州郡城、新开埠的汕头市,从事小手工业、小贩或为外商、国内商家当工人、佣人。这些背井离乡的人,生活非常贫困,工作时间很少,“每日至少须十五、六个小时,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工资又相当低,‘太平世界’尚能勉强度日,若遇灾荒、战祸、失业挨饿,家破人亡,尸体横卧街头,死骨漫路惨相凄怜。”(《汕头指南》)这样,在城镇商贾打工的潮人或在乡村绅耆者,有慈善积德之人,认为有必要建立慈善机构,解决常年个别人困难以及灾年恤死救生的社会问题。因而善堂、善社为适合这种社会问题的需要而创建遍潮郡各地,上至城市郡城,下至市集乡村,形成市郡、县、镇三级“网络的慈善机构”。

  汕头开埠后,潮人大量到海外谋生。有自由出国经商的;有被迫“卖猪仔”到海外当苦力的。潮人遍布暹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古巴等50多个国家,海外潮人人数与本土人数差不多,有近千万人。这些人飘洋过海,孤栖异域,外受殖民者的压迫统治,内无强盛国家作为有力后盾保护。这样凄凉悲惨生活,使那些出国谋生“飞黄腾达”者为弘扬潮人的乐善好施,在海外先后兴建泰国曼谷报德善堂、新加坡中华善堂、马来西亚明修善社等。

  潮郡善堂是由富商巨贾倡建、衿绅支持,商号、行铺、热心公益事业者捐资创建的。汕头市开埠不久,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富商巨贾赖礼园、杨禹臣、吴捷元等倡建善堂,得到汕头埠各商号支持,集资1000大洋购下地皮(现外马三小现址),兴办汕头埠首座善堂———同庆善堂,崇奉宋大峰祖师;潮阳籍巨商第一任汕头市商会会长肖鸣琴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首倡并带头捐资,皆社友同人买地,报官示准盖建潮郡念佛社首创的棉安善堂;修筑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的张榕轩兄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倡办延寿善堂;林芷明、黄新琳等见崎碌贫户多,组织兴办慈爱善社。潮郡兴办慈善机构,都得当时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名流的赞同。如清光绪二十二年(1869)潮州知府李士彬为潮州开元街的铺仁善堂题门额;清末状元夏同和为潮阳县棉安善堂题门匾“棉安善堂”及题联:“棉疆有庆,安堵无惊”。

  潮郡善堂的文化特色

  潮郡善堂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究竟有什么潮地的特色呢?我们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潮郡善堂进行分析:大多数潮人认为积善积德就能得到善果、幸福。这种善果便是人们在神秘外力佑注下,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补偿。这也是潮人希望通过超自然的观念与世俗道德行为的结合,把许多日常行为用善恶功过来划分,并沉积成为潮人一套遵循的规范。潮郡善堂慈善活动与潮郡民间信仰紧密结合,潮郡善堂文化充满着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

  1、潮汕善堂的创立源于民间信仰的传播

  潮汕善堂崇拜宋代大峰祖师。大峰祖师是一位信而有徵的历史人物,生活于11世纪下半叶到12世纪初叶,活跃于北宋末后期,法名大峰。当地绅民在大峰圆寂后,感其功德,遂建立一座庙宇,名为报德堂,供奉其圣像。尔后,历经多朝,民众遂步把大峰看为消灾纳福之善神,尊为祖师,虔诚崇祀。

  在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潮阳棉安善堂和汕头存心善堂的创立,都是缘于对大峰祖师的崇拜,其堂也是因供奉大峰祖师而善信如云。究竟潮汕地区的善堂有多少供奉大峰祖师的,有云500多所,这数字未必可靠;但潮汕善堂以大峰祖师为信仰的力量,作为开展慈善活动的动力,这一点无可置疑。在潮汕众多善堂中,除了崇拜大峰祖师外,也有个别奉敬吕祖(如汕头市区延寿善堂、潮安庵埠紫霞善社)、陇(一作龙)尾圣何野云(如潮安庵埠和义善社)、窦先师(如潮阳峡山镇的乐善善社)、齐天大圣(如揭阳市榕城的敬天善堂)。

  无论是大峰祖师,抑或是其他神祗,虽也可以挂靠到某一宗教,但善信的崇拜,并不意味着皈依某一宗教,接受某一宗教的系统教义;该等崇拜,均属民间信仰性质。无论所祀何神,在民众心目中都不过是能保佑平安、招财纳福的善神。

  就现有的资料,当年潮汕地区的善堂,鲜见不供奉神祗的,而事实上,不少善堂的前身,本来就是念佛社之类的民间信仰组织,尔后才演化为善堂或善社,以开展慈善活动为主要职责。由此,足见潮汕善堂的产生,与民间信仰的传播是分不开的。

  2、潮汕善堂的经济来源与民间信仰分不开

  潮汕各地善堂的经济来源,由于资料的佚失,难以一一进行较量分析;各地各堂,由于社会背景有所不同,各项来源的数目也就有所差异。但主要财源毕竟类似,据潮州城善堂的耆老回忆;善堂的经费来自本城绅商富户和殷实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侨团的捐赠,善男信女的喜敬,还有单项善举动的实额认捐,如收埋水尸、路尸,有的人就按口捐钱若干,善堂则照其认捐定额按口收费。这种筹款方式,据笔者的调查,迄今仍为东南亚地区的潮侨善堂所保持。据上面提到汕头存心善堂堂务报告书,该堂经济收入来源开列了“堂前捐助”、“社员年费”、“社员进社金”、“吉穴捐助”、“柩厝寄柩”、“法事供款捐助”、“各界捐助”等项目。不管这些钱来自谁,以什么形式捐给善堂,多是出自一种“行善可得好报”的民间信仰心理。

上一篇:感受潮汕善堂文化
下一篇:旧时潮阳县城善堂的分类